2014年共修筆記

〈損失〉

死亡不是最大的損失。 最大的損失是心靈在我們活著的時候便已死亡。
(2014/06/13)

〈念念清明〉

作為凡夫來說,當覺性觀照力尚未生起時,心很容易陷入無明煩惱,為其所染。
所以要常常提醒自己:從前面念頭、當下的念頭到後面的念頭,每一念都能保持觀照,不被愚癡和迷惑所染污,訓練自己,念念清明。
(2014/06/20)

〈心的招感〉

我們想到惡事的時候,就會招感地獄的顯現;我們想到善事的時候,就會招感天堂的顯現。
當內心充滿瞋恨等負面心理時,那種痛苦折磨,何異於地獄?
當內心充滿慈悲等正面心裡時,那種歡喜、祥和、調柔,就如身處天堂。
(2014/06/27)

〈自性自度〉

就是自己度化自己,以覺性完成自我解脫,以正見度化內心的邪見、愚癡、煩惱。
無始以來,這些眾生和我們朝夕相處,不離不棄,所以要首先度化他們。
(2014/07/04)

〈離道別覓道,終身不見道〉

離道別覓道,終身不見道。
如果想離開世間現象去另外尋找一個道,覺得道必須通過什麼特定方式來呈現,不懂得在生活中隨時體認,在每個現象的當下隨時體認,那麼,終其一生都不可能見道。
(2014/07/11)

〈無常的另一面〉

一切緣起現象的當下,就是空性。 一切有限的當下,就是無限。 如果片面執著無常,忽略常的層面,也是不完整的。 在了知一切法無常的同時,還要理解一切的空性,即常的層面。 無常包括常與無常兩面,佛說一切法無常,是要幫助我們去理解空性,這是無常的本質,無常的另一面。
(2014/07/18)

〈繫縛〉

心有攀緣的習慣,只要對境界還有執著,就會黏上去,由前一念帶起這一念,引發後一念,念念相續不絕如縷,從而使心被念頭綁住,被所緣綁住,這就稱之為「繫縛」。
(2014/07/25)

〈修行〉

修行簡單地說,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,時時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過失,進而修正這些錯誤。
凡是在不覺狀態下的念頭和行為都屬於過失,也就是說,我們要時時保持覺知,不要讓心陷入不覺知和不善的相續中。
只有這樣,才能和修道相應,和空性相應。
(2014/08/01)

〈覺性〉

如果能安住於覺性,對一切法就不會產生執著了。
因為覺性具有無住的特點。
無住,自然就不會染著。
(2014/08/08)


〈真正的度化〉

邪來正度,迷來悟度,愚來智度,惡來善度,如是度者,名為真度。
如果內心有邪見,就以正見度化。
如果內心有迷惑,就以覺悟度化。
如果內心有愚癡,就以智慧度化。
如果內心有惡念,就以善念度化。
這才是真正的度化,不僅對內心的眾生有效,對外在的眾生同樣有效。
(2014/08/29)

〈菩提心〉

要清除一切痛苦的願望,要淨除一切不安樂的願望,要成就一切利樂的願望,全部都來自於菩提心這個根本,因此,就要永遠不捨菩提心,不放逸菩提心。
什麼是菩提心?
要將一切眾生全都引導到最究竟的菩提佛果,並且為了這個目的,願意修行一切六度萬行等菩薩行。
(2014/09/05)




〈自性〉

自性起一念惡,滅萬劫善因; 自性起一念善,得恆沙惡盡。
如果迷失自性,那怕只是生起一念之惡,也會障礙萬劫以來的善因。
如果安住清淨自性,那怕只是生起一念之善,也將滅除恆河沙數的惡因。
1.宗教師不可愚弄眾生、玩弄佛法,一定是出自內心的真誠,踏踏實實地,誠懇面對一切。
2.用功不是只有盤腿、念佛...是從生活點點滴滴,將佛法落實在生命中。
3.如果大家都不來佛寺,那麼宗教就失去意義,轉法輪也無益。
4.學唯識不離人性,我們要訓練自己的六根敏銳,但敏銳不是執著,是對生命更透徹,更能幫助眾生。
(2014/09/12)

〈無念〉

面對一切順逆境界的時候,內心不再有任何染著,就叫做「無念」。這個無念不是沒有念頭,更不是一無所知,而是不起貪嗔,沒有染著。
在當下的每個念頭中,能對境界保持觀照,不由此生起染著。唯有安住於無念的心體,心才會像鏡子一樣,物來影現,物去歸空,只是自然反應而已。
(2014/09/26)

〈本性〉

我們的本性是什麼?就是生命內在本自具足,圓滿無缺的佛性。
離開這個覺悟本體,再也沒有其他的佛了,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由開始覺性而成佛。
所以說,成佛的正因,就是在我們內心,無須到他方世界上下求索,尋尋覓覓。
(2014/10/03)

〈無念〉

什麼叫無念?
如果見到一切法的時候,內心沒有任何染著,沒有愛嗔,沒有取捨。這個不染著的心,就是無念的作用。只有無念的心體,才能朗照一切而心無所住。
我們反觀一下現在的念頭都是些什麼?喜歡,是染著;討厭,是染著;貪愛,是染著;排斥,還是染著。總之,念念住相,念念染著。
(2014/10/17)

〈真如〉

一切事物從其本來清淨自體來說,都是遠離言語,遠離名字,遠離思慮的,都是畢竟平等,沒有變異,不可破壞,只是獨一無二的眾生心,所以稱為"真如"。
(2014/10/31)

〈般若〉

來去自由,心體無滯,即是般若。
什麼叫來去自由?因為心體不是物質,是沒有任何滯礙的,猶如明鏡,可以朗照一切,但又沒有任何黏著,物來影現,物去影滅。
這種無滯礙和不黏著,正是般若智慧所具有的特點。
因為不黏,就能獨立自主,來去自由,既可以做什麼,也可以不做什麼。
(2014/11/07)

〈化相〉

命由自造,相由心生。 世間萬物皆是化相。
心不動,萬物皆不動。 心不變,萬物皆不變。
(2014/11/14)

〈動念〉

假若心有動念,就不是真實的了知,這種妄念是沒有自性的,不是恆一的,不能無苦的,不是自主自在的,不是清淨無煩惱的,並且一定出現惱熱和生、老、病、死等衰敗與變遷,這樣就會很不自在。
(2014/11/21)

〈信仰〉

信仰最有價值的力量就是實踐。
信仰最可貴的,就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,也就是認識自己有多自私、有多貪心、有多恐懼。
(2014/11/28)

〈相待〉

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對待而成立,如大是相待小而成立,小是相待大而成立,染法相待淨法而成立,淨法相待染法而成立。
其結論是:「一切事物皆無自性,所以是空」。
(2014/12/05)

〈本來自性〉

諸佛如來法身都是平等的,普遍存在於一切處所的,沒有作意分別之想。這也就是「本來自性」,依於眾生心而示現。
眾生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,鏡子假若有污垢,鏡中的色像就不會顯現;同樣的,眾生心假若有污垢,佛的法身就不會顯現。
(2014/12/12)

〈自性〉

自性起一念惡,滅萬劫善因;
自性起一念善,得恆沙惡盡。
如果迷失自性,那怕只是生起一念之惡,也會障礙萬劫以來的善因。
如果安住清淨自性,那怕只是生起一念之善,也將滅除恆河沙數的惡因。
(103.12.26)

  • 1
  •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