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共修筆記

〈無住布施〉

發無上徧正覺心的菩薩,不應住色等相而布施,要利益眾生應這樣的無住布施。
布施是法,眾生是人。 若執法相、人相,即不過人天施善,不能成為利益眾生的大行。
(2016/01/15)

〈觀念〉

哪裡有形式、有認識,哪裡就有妄想。 我們根據事物的表相、外在形式做決定時,必須謹小慎微。
要獲得快樂、證悟和慈悲, 就必須自由自在, 不受自己觀念的愚弄。
(2016/01/23大悲懺法會開示)

〈珍惜〉

從無限的生命來看,一期生命總是短暫如蜉蝣,所以要好好珍惜生命,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,廣行菩薩志業,修福亦修慧。
(2016/01/23大悲懺法會開示)


〈理解與愛〉

一個人無論任何身份的展現,如果缺乏「理解」和「愛」的能力,不懂得在生活中時時刻刻培養「理解」和「慈悲」,那麼,再多外在的生活形式,就都沒有意義了!
(2016/01/23大悲懺法會開示)

〈同理心〉

「理解」就是我們說的「同理心」,少了同理心,快樂就會狹窄,而且慈悲心更談不上。 所以佛說: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。 無緣大慈,佛主張不但對跟自己有關係的人要慈愛,如父母、親戚,朋友…;對不交往或沒有關係的人,也一樣地關懷和愛護。 同體大悲,就是一種人饑己饑,人溺己溺的精神,把宇宙間的一切眾生,看成我一體,悲願深切。
(2016/01/23大悲懺法會開示)

〈自由〉

要獲得快樂、證悟和慈悲,就必須讓思維自由,不要受自己的看法所蒙蔽。
(2016/01/23大悲懺法會開示)

〈尊重〉

每個人個性不同,年齡層次、生活環境不同,需求也不一樣。 因此,就佛法來說,尊重所有人的需求,尊重一切眾生的需求,只要對對方有益,就是佛法。
(2016/03/25)

〈死亡的意義〉

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死亡是有意義的,那就把自我納入更大的組織之中,如家庭、社區或社會。
你要是覺得自己孑然一身和任何人都沒有關連,死亡只會為你帶來恐怕。
(2016/04/07)

〈空性〉

佛法是要人在存在的現象上去把握本性空,同時在畢竟空的實相中去了解現象界的緣起法,能這樣的觀察、體驗,即得度一切苦。
徹底的度苦,必須體驗空性,了知一切法空,生死間的苦痛繫縛才能徹底解除。
(2016/04/15)

〈修行的意義〉

「修行」就是修理、修正或修改我們「身、口、意」三種行為。身體的行為,心理的行為和語言的行為。
以佛法的觀念和標準做為依據來修正、修改、修理,就叫「修行」。
我們在任何時間都可以修行,並不一定是打坐、念經、敲木魚才算修行。
(2016/04/22)

〈苦痛的根源〉

眾生的苦痛困難,不外內外兩種:
屬於內自身心的,如生、老、病、死等;
屬於外起的,如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等。
這一切的苦難,根源都在眾生把自己看成有實體性而起。
(2016/05/06)

〈心法雙亡〉

「心是根,法是塵,兩種猶如鏡上痕。 痕垢盡除光始現,心法雙亡性即真。」 假如心不動,那麼內在和外在的法都會消。 當內心活動和外在色法之間的互動消失時,智慧就會顯現。 那時就找不到心,也找不到任何法, 繼續存在的,即是佛性。
(2016/05/13)

〈業識〉

佛教不承認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魂存在。
佛教對於生命持續於生死之間的主體,稱為「神識」,更正確的是叫「業識」。
隨著造業的性質,便改變受報的質能,不斷地造業、受報,業因不同,業果也變,
所以是無常、非常的。 (2016/05/20)

〈禪悅〉

禪是智慧與慈悲的總合。
以智慧處理自己的事,以慈悲處理他人的事;
心中經常保持平常心,有安定感,叫「禪悅」。
禪悅充滿之後的菩薩行者,在精神上經常覺得很飽滿而不虞匱乏。
(2016/05/27)

〈身〉

是身如浮雲,須臾變滅; 是身如電,念念不住;
是身無主為如地, 是身無我為如火,
是身無壽為如風, 是身無人為如水,
是身不實,四大為家。
(2016/06/03)

〈淨心〉

欲得佛土,
當淨其心。
隨其心淨,
則佛土淨。
(2016/06/17)

〈內在〉

心念要一直看著自己的內在;
不要依賴眼睛看外在的事物,
往內看反而可以輕鬆地掌握外在。
(2016/06/24)

〈空有不執〉

執著有和執著空,同樣是錯誤的。
假如你像大部分的人一樣執著有,就會產生愈來愈多的煩惱;
假如你執著空,就會否定因果的真實性,結果便是產生更多的問題。 否定有而執著空,就像是避開了深水,卻陷入火中。
(2016/07/01)


〈變動的心〉

辯論、爭論和討論,跟真正的體驗一點關係也沒有。
即使是最雄辨滔滔的演說,仍然來自一顆變動的心,
只有當你的心不動,智慧才會顯現。
(2016/07/15)

〈認識自己〉

人對自己究竟是什麼?心裡是怎樣活動?
實在不易認識,不易知道。
連自己都不認識,還能談得到控制自己、改造自己嗎?
因此,想控制自己、解放自己,非認識自己不可。
佛教主要在教人怎麼覺悟自己,改造自己,以得痛苦的解除。
(2016/07/22)

〈空〉

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,
亦為是假名,亦是中道義;
未曾有一法,不從因緣生,
是故一切法,無不是空者。
(2016/07/29)

〈無相〉

有相無相無差別,
至於究竟終無相。
(2016/08/05)

2016.8.21三時繫念消災超薦法會開示

經過多年努力,我們「仁光禪院老菩薩養護中心」終於取得建造執照,多年來,我們一直以「置心一處」與「不忘初心」的態度來面對一切,過程十分艱苦,但總算達到了另一個階段,最困難的部分已經通過,接下來就是細部的調整與建築物的興建營運。 而在這樣的長期煎熬過程中,師父也相信,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…
因為「置心一處」,所以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,都是最恰當的時刻, 每一件事情的發生,都為了豐富此生, 每一個狀況的產生,都是成長的機會, 因為發生的每一件事,都在提供機會,讓我們變得更堅強,讓我們變得更睿智,讓我們變得更慈悲… 就像污泥對蓮花而言,並不是詛咒,而是祝福; 就像繭對蝴蝶而言,並不是阻力,而是助力。 每一個困難和障礙,事實上都隱藏著祝福,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。
因為「不忘初心」,所以 願生者遠離饑荒 願貧者遠離憂傷 願病者遠離苦痛 願老者遠離衰老 願逝者從容安祥
如同當年文成公主下嫁西藏蕃王時所說: 「天下沒有遠方, 人間就是故鄉; 天下沒有遠方, 有愛就是天堂。」
我們希望台灣成為人間淨土,經濟起飛,善緣具足; 希望將來禪院成為老菩薩的極樂國度,地利人和,吉祥安康; 感謝所有護法菩薩與志工的護持,謝謝您們,讓我們得以持續推動志業,相信這也是最好的安排,讓我們一起努力完成,讓這片土地變成充滿希望、溫暖、慈悲的極樂國度。

〈業報〉

假使經百劫, 所作業不亡。 因緣會遇時, 果報還自受。
(2016/09/09)

〈覺性〉

念念都能直接體認般若,才是真實不虛的覺性。 證悟覺性本體就是般若法,依此修行就是般若行。 如果沒有抓住這一根本,往往是忙於修行的各種外在形式,結果卻不得要領,不得受用。
(2016/09/23)

〈不離〉

佛法在世間, 不離世間覺。 離世覓菩提, 恰如求兔角。
(2016/09/30)

〈般若行〉

一切處所, 一切時中, 念念不愚, 常行智慧, 即是般若行。
(2016/10/07)

〈實相〉

在意識層面雖然有善有惡, 但在覺性層面是超越善惡的。 因為一切法的本質都是空性, 所以超越善惡, 超越一切二元對待, 這就叫諸法實相。
(2016/10/14)

  • 1
  •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