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共修筆記〈唯識概論〉



◎生命原來是有無限的可能,只是被你局限了,你的生命不應該只被框在小小的地方,你的生命、你的善心要盡可能地無限發揮出來,透過你修學所累積的福德、功德,才能與天地同壽,才能與日月爭輝。 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,修學這件事情,就不會被你窄化,你也就不會執著在某處。只要你願意,都可以不斷地熏習,改變你的生命。 當你進到了仁光寺,希望你的人生從此是不一樣的,透過熏習法的力量去展現,《唯識學》能開拓你的思維,要去理解它,並且把它活入你的生命裡,這樣讀《唯識學》才會豐富,才會很有趣!
◎歡迎各位菩薩大德於每週五晚上7:30-9:15,參加本寺大悲共修會,遠法師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唯識學,重新思考人生...
仁光寺大悲共修會敬邀,連絡電話:03-5223301

〈唯識概論〉106:

◎你要懂得如何去累積資糧。所以,我們要感謝 ~有這個地方 ,可以讓我們修福 、修慧 。 要感激~有這些老菩薩 ,讓我們有機會服務 、積福 ,透過他們來檢視自己的生命 ,看到許多原本就不圓滿的生老病死 ;在行菩薩道的 過程中,同時也要警醒自己,生命不過如此 。
不要忽略了你看得到的,眾生都是看得到的不珍惜,看不到的拼命地去追求。當你明白了這些道理時,你才算是真正地進入佛門這條真實的道路。
《唯識學》並不是要你只聽很多的道理 , 而是要去學習 "如何發掘自己的問題 ,如何修正自己的問題" 。

〈唯識概論〉107:

今平常我們很難專心,大部分作意的地方是散亂的, 所以我們的意識,常常一個接著一個。 無論如何,只要是第六識與前五識一起攀緣同樣的境界 ,就稱為 「五同緣意識 」。但並不是前五識全部都一起出動,當眼睛看到杯子的時候 ,只有眼識加上意識 ,在這個過程中,你一定是很清楚地,所以也是「明了意識 」。





〈唯識概論〉108:

◎我們經常都是心不在焉的,這樣的狀況並不代表你沒有意識 ,或是意識不清楚,只是心所緣的東西與前五識不相同; 就修學的角度來說 ,這是很不好的。 但現在的人 ,因為一心往往要多用,常是心不在焉,活得很迷茫,做事情也就沒有辦法很準確 。
心不在焉還包含了自我意識很強烈的「我執 」。因為我只想到自己,不會注意到別人 、不會留心於外在的世界 。雖然他的意識沒有辦法 很準確的結合前五識 ,但它仍然是很清楚的 「明了意識 」。
當你學到 「五俱意識 」, 並且瞭解了「五同緣意識 」及「不同緣意識 」。就要能夠知道 , 你是否心不在焉 ?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,要很清楚的知道 ,自己當下的狀態。你會知道自己恍神了嗎? 當你的心沒有辦法集中的時候 ,就會越來容易恍神了 ,這就是 「不同緣意識 」。

〈唯識概論〉109:

◎修學這件事情的前提,就是要控制你內心裡面的第六意識 。你說 "別人都不了解你 ",他本來就不可能了解你 ,因為沒有人有辦法進到你的第六意識裡面,只有你自己才能明了。
對於凡夫來說,要能夠分秒都很清楚、明白的看到你意識的狀態,這是不可能的,除非你證悟了。但是對於一個大覺者來說,能夠清楚、明白,這是很基本的能力。
我們永遠都不要去聽片面之詞 ,因為每個事件的發 生,背後往往是我們無法了解的。而宗教也最容易讓人迷惑 、蠱惑 ,所以我們更要穩當的修學,這樣才不會走偏掉,不會走錯路。

〈唯識概論〉110:

◎「總報業」:我們的身體,就是我們這一生的「總報業」,也是透過「引業」引導你的第八阿賴耶識受報。其中「引業」和「報業」,兩者的意思是一樣的;透過「引業」引導你到人道,因「報業」有了這樣的身體。
「引業」又稱作「引果」,專門牽引你的第八阿賴耶識去受報,引導我們到了最後投胎的地方,可能是人道、畜生道、餓鬼道,終是希望大家至少都是人道,最好都能成為菩薩、都能成佛。


〈唯識概論〉111:

◎「別報業」:因為福報的不同,所以有個別的果報。在人道中,有的人生在富貴之家或貧困之家,有的人長得美或醜,有的人說話讓人家聽得很悅耳或很刺耳。「別報業」是天生的果報,是沒有辦法改變的。所以,你現在要開始修學,不只是要讓你的「引業」引導你未來到好的地方,還要圓滿你的「滿業(滿果)」,讓你在任何地方都不會過得太辛苦。





〈唯識概論〉112:

◎「異熟總報」:透過你的修學,經過一段時間的成熟,以及過去種種功德所累積的福德資糧,你有可能變成人身、可能變成天人身,這叫別報。就是所謂的"春播秋收,前世布施多少,今生就可以得多少,一切布施以三寶為最"。 我們永遠不要只看眼前,因為有前人蓋了這座寺廟,現在我們才能坐在這裡修學,才能廣度眾生。寺院真正的價值,不在於它的大小,而是在於能不能把法延續下去,能不能安撫人心、陪伴長者、關懷弱者,能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。如果你只看著眼前的角度,那就不是在談修行了。

〈唯識概論〉113:

◎從自我的迷茫,到生命外在世界的迷茫,要試著去尋找到自己 。當我對生命執著有一個「 我」在, 這是「生我 」;當我看著天氣變化的外在迷茫, 對外在的一切法,執著有一個「我」在,這是「法我 」。
色、 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都有一定的軌則,當你執著 這一切 ,是不可被打破的時候 ,就像「習慣會令人發瘋 」一樣 ,執著於「生我 」和「 法我 」,就稱為 「我執 」與「法執 」。



〈唯識概論〉114:

◎我們之所以有「我執 」、「 法執 」,是因為有一個染有的"我癡、 我見 、我慢 、我愛 "。 因為我的愚癡、 我知見裡的執著 ,讓我生命迷茫 ,沒有辦法找到自我; 因為我的慢心,讓我不容易修行;因為我愛,為情自殺為愛執著,這些「染有我 」造成這一生無法解脫,造成生命的苦痛 。
如果你不修學,單只靠念佛是無法真正明白這些道理的。所以,當我的意念裡面出現了染著, 自己要知道我不開心 ,過程中要能夠看到自己的問題 ,尋找自己的方向。 當你脾氣起來了, 就要把我癡、我見、我慢、我愛等煩惱抓出來,這樣才能扭轉你的生死,才能讓你生活更好、更優雅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