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共修筆記〈唯識概論〉



◎生命原來是有無限的可能,只是被你局限了,你的生命不應該只被框在小小的地方,你的生命、你的善心要盡可能地無限發揮出來,透過你修學所累積的福德、功德,才能與天地同壽,才能與日月爭輝。 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,修學這件事情,就不會被你窄化,你也就不會執著在某處。只要你願意,都可以不斷地熏習,改變你的生命。 當你進到了仁光寺,希望你的人生從此是不一樣的,透過熏習法的力量去展現,《唯識學》能開拓你的思維,要去理解它,並且把它活入你的生命裡,這樣讀《唯識學》才會豐富,才會很有趣!
◎歡迎各位菩薩大德於每週五晚上7:30-9:15,參加本寺大悲共修會,遠法師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唯識學,重新思考人生...
仁光寺大悲共修會敬邀,連絡電話:03-5223301

〈唯識概論〉-52:

◎透過唯識學,能夠檢視自己內心裡有多少貪、瞋、癡,檢視自己在求法上真正有多少的恭敬心、多少的不忍眾生苦、不忍聖教衰。你從這樣的過程當中,重新去檢視自己 的時候,將來你才會發出更大的力量。你不可能馬上就證悟,否則你我就不用在這個世間受苦了。
所以,修學沒有一蹴可及的必須要很紮實,你應該去檢擇 你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,煩惱有沒有越來越少?

〈唯識概論〉-53:

◎苦非苦,樂非樂!所有的一切皆是物隨心轉,境由心造 。
◎「 物隨心轉,境由心造 」當你開心的時候,想什麼都美好,當你不開心的時候,即便別人鼓勵你,你都會想到不好的。 讀了《唯識》以後一定要讓自己開心一點,讓自己生命更美好一點 。記住境由心造,無論你看到什麼,境都跟你的心有關,所以一定要讓你的心充滿美好,眼前或許過得很苦, 咬著牙終是會過去的 !但是苦也不一定是真的苦,有時想想曾經有一段時間很苦,而這份苦不就是帶給我生命另外一份的美好?
你真的快樂嗎?那也不一定,因為生命稍縱即逝,你從樂的過程中,仍舊會看到生命若有所失。 就像小時候看到別人開心,我也會很開心,但是忽然間,我的心會馬上停下來 ,想著為什麼快樂的事情,總是這麼短暫!
這一生如果沒有快樂的事情就活得太悲哀了,但快樂稍縱即逝 。 所以當生命在快樂的時候,要好好享受 、好好充實,更要跳出來看看自己的人生,什麼時候快樂,什麼時候不快樂, 因為這 一切都由你的心所造。

〈唯識概論〉-54:

◎三能變的第一個叫做「初能變」,是你這一生「去後來先做主翁」的第八識阿賴耶識,又叫異熟能變。
◎你曾種下各類的種子,有美妙的、傷心的,有無盡的煩惱,也有無盡的快樂。這些種子會一直不斷地延續,你才會有無盡的投胎受生~ 「去後來先做主翁」,阿賴耶識是我們這一生最後走的,也是下一生最先來的。就是這個種子識,它代表生命的延續,就像春天播種,到了夏天或是來年,會看到小花、果實。當有新的種子落在這一片心田裡的時候,總有一天它會開花;因此,當你坐在這個地方聽聞佛法,也許在百千萬劫以後,你會成道。從小在寺院裡長大的孩子,在不知不覺的灌溉中增長,他是不會變壞的;所以,我們面對孩子的這株幼苗,不能用強壓的,要啟發他,協助他、開展他。
因為在過去生中,我們每個人的阿賴耶識裡,都曾種下過無數的種子,這些種子充滿了無盡的可能,或許暫時被封閉住了。無論是好的或是不好的種子,全都是由我們自己種下、自己薰習的,我們不應該去怪罪任何人,應該要在這裡,共同薰習好的種子。

〈唯識概論〉-55:

◎「第二能變」是「思量能變」,又叫做第七識「末那識」,它將第八阿賴耶識所藏的種子,牢牢的執著「我」的存在而不棄捨。即便是成為了植物人,前五識都無法活動,第六識也處於睡眠的狀態下,正因為第七識一直思量我執、我慢,並且仍然執著在第八識上,執這個東西是「我」;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沒有痛苦的睡眠當中死去,但因為有強烈的「思量能變」,所以,就沒有辦法輕易的想死就死。



〈唯識概論〉-56:

◎「「第三能變」又叫做「了別能變」,包括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識,前五識的根塵識,都被第六意識所掌控。眼睛看到的色、鼻子聞到的香、所有的一舉一動,都跟你的第六意識有關。而第六意識也跟第七末那識有關,即便舌頭不能講話了、鼻子不能聞香臭了,第七識即便不去執著舌識、鼻識,它還是會去執著其他的根識而活下去。



〈唯識概論〉-57:

◎《唯識學》講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都是在講你自己的生命。今天所做的一切功德溫暖了人心,修了一分福田,修了一分智慧;你種了一顆樹,讓別人歡歡喜喜;你做了一個家具,讓別人看了法喜充滿。 這一切法的功德都會放在你的第八阿賴耶識裡,它會影響到你的來生。你會因為老而色衰,眼睛總有一天會看不清楚,聽力再好也會有消失的時候,唯有你的功德是不會消失的,它會伴隨著這一分阿賴耶識去投胎。 所以,一切法都在你的身、心裡面,一定要把它融在生命裡面,這樣的《唯識》就不是抽象的概念了。

〈唯識概論〉-58:

◎其實當你講空的時候,空別人很容易,空自己很難;當你叫別人放下很容易,自己卻怎麼也放不下。
《唯識》要一點一點的去修學,它會讓你的生命更趨於美好,未來讀《唯識》的時候,最終要把書本裡講的通通忘掉,多聽幾遍後,就會不知不覺地展開你的唯識人生; 那時,你再回來念佛、持咒,就會在法上心心相印,就會明白諸佛海會了。總之,從現在開始,回家要用心過生活,不要草率,你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都要用心。珍惜你的人生,把你的生命發光發熱。

〈唯識概論〉-59:

五事總說
◎「相」是認識的東西、認識的對象,會發起語言;「名」是在幫助我們認識這些東西。所以,我們不要在語言、相貌上有太多的「分別」,它只是在幫助我們去認識而已。
我們真正需要是看清真理的「正智」,和真正要獲得如實、不會扭曲生命相貌的「真如」。我們的世界應該是被「正智」和「真如」所構成的,這也是佛教所追求。
要源自於你的內心,去開展我們的唯識思想,你就會看到:你自己的內心與外在的世界是千差萬別的。
所以,你現在悲傷,是你自己的選擇;你現在歡喜,也是你自己的選擇,你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。

〈唯識概論〉-60:

◎「去後來先做主翁」,現在你所做的一切,會決定你的來生;你會帶著你現在的思維模式,影響你的來生。假使我現在很不快樂,一直想死,如果真的死了,必定會帶著這份怨氣或是力量,影響到下一生,因為在我的世界裡,只有「名」、「相」、「分別」,沒有「真如」和「正智」;我的不快樂,是因為我的「分別」而來的。
假使我的生命裡一切都是美好、悠遊自在、歡歡喜喜的,儘可能的能夠給予別人,幫助每一個人得到安身立命,我就會有「正智」的人生,去找到「真如」的佛性。要朝著這樣的方向去修學、點滴去付出,這樣的生命態度,會很富足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