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共修筆記

〈變動〉

身是四大(地、水、火、風)與六根的組合,而心是六根與六塵交互作用所產生的。 所有事物都在不斷變遷中,念頭不停的來去,身體和環境不斷交互作用,起、滅、生、死--一切都在變動。
(2015/01/09)

〈不滿〉

不滿現狀的惡性循環:
1.輕易將快樂的心丟掉了。
2.使人每天只剩下沮喪和埋怨。
3.不懂得知足與珍惜。
(2015/01/16)

〈空〉

口但說空,萬劫不得見性,終無有益。
◎我們如果滿口說空,而不去修行,不去體悟,就算說了萬劫,也無法見性,這是沒有利益的。 同樣的,我們整天說「般若」,只是說著這兩個字,講智慧的概念,而不落實生活的體悟,般若兩個字還是空話,並無法增長你的智慧。 人終會老死,生命一晃眼就過去了,回不來了,此時不用心,又待何時呢?
(2015/01/23)

〈勤修正念〉

修行者應當經常以智慧進行觀察,不要讓自己的心墮落於邪網,應當勤修正念真如,不執取貪著世間名利,就能夠遠離這種業障。
應當知道外道一切法,大部分都離不開我見、我愛、我慢之心,因為他們都貪愛、執著人世間名位、利益、權利。
(2015/01/30)

〈出離心〉

世皆不牢固,如水沫泡焰。
汝等咸應當,疾生厭離心。
(2015/02/06)

〈修行〉

所謂修行就是時時刻刻,在一切狀況下長養菩提心。
當菩提心圓滿時,就斷除了肉體的生死輪迴,及與之俱生的一切苦惱,這個境界就是「涅槃」。
(2015/03/06)



〈身〉

是身如聚沫,不可撮摩; 是身如泡,不得久立;
是身如焰,從渴愛生; 是身如芭蕉,中無有堅;
是身如幻,從顛倒起; 是身如夢,為虛妄見;
是身如影,從業緣現; 是身如響,屬諸因緣;
是身如浮雲,須臾變滅; 是身如電,念念不住。
(2015/03/13)

〈圓覺〉

一切諸眾生, 不得大解脫,
皆由貪欲起, 墮落於生死,
若能斷憎愛, 及與貪嗔癡,
不因差別性, 皆得成佛道,
二障永消滅, 求師得正悟,
隨順菩薩願, 依止大涅槃,
十方諸菩薩, 皆以大悲願,
示現入生死, 現在修行者,
及末世眾生, 勤斷諸愛見,
便歸大圓覺。
(2015/03/20)


〈菩提薩埵〉

菩提的意思是圓滿捨棄、淨治了一切惡業、罪障等應當捨棄和淨治的東西,同時也圓滿獲得了一切智慧、功德、乃至究竟法性等應當獲得的東西。
薩埵,是指具有大雄、大力、大慈悲之心的人。 因此,菩薩(菩提薩埵)指的就是,能夠圓滿達到菩提的目標,能夠為了這個目標而精進修行六度萬行,能夠具備如此大雄大力大慈悲的人。
(2015/03/27)

〈四想〉

我們聞法修學應生起四種想法:
1.應當對佛陀生起醫生之想。
2.對法生起藥物之想。
3.對認真實修生起治療疾病之想。
4.對於一切善知識生起良醫之想。
(2015/03/27)

〈變〉

所有外在的現象都不停地在變,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的本身。
(2015/03/27)

〈發心〉

我們修學佛法前,應該在心中發起殊勝的菩提心:我現在已經獲得了暇滿難得的人身,遇到了千載難逢的善知識,正是實修正法的大好時機,所以千萬不能被懶惰和散逸所左右。
對於正法應當好好地聽聞、思悟、實修,讓所有猶如我的父母一樣的六道眾生,從他們各自的業果顯現的痛苦中解脫,並且將他們引導到究竟圓滿的遍智佛陀果位。
如此思維、發心,是最關鍵的竅訣。
(2015/04/03)

〈七聖財〉

擁有豐富的七種聖財,並且以此教導眾生,使財寶滋長。 按照七聖財的原則修行,因而迴向正道,獲得重大利益。
1.信-信奉佛道。
2.進-精進修行。
3.戒-奉行戒律。
4.慚愧-慚愧自省。
5.聞-多聞佛法。
6.捨-布施一切。
7.定慧-禪定智慧。
以上七種品行能資生佛道,因此稱為財寶。
(2015/04/24)

〈本來面目〉

1.當心安住於覺悟本體,我們對世間萬法都不會生起染著,不會產生滯礙。因為它像鏡子一樣,物來影現,物去影滅,不留任何痕跡。
2.證得這一最高真實,我們所看到的,才是事物的本來面目,而在迷惑系統中,所見的一切都是被無明改造過的,被觀念和情緒投射的,是扭曲而虛假的。
(2015/05/08)

〈法〉

法否定外部形態,因為本質虛空;
法否定虛誇不實的言論,因為一切最終都歸結於空;
法否定一切相對於我的外在存在,因為它遠離此類存在;
法否定區別,因為它超離了人的種種分別性識度。
(2015/05/15)

〈法〉

法沒有歸向的去處, 超越了眼耳鼻舌身心六根的感知;
法沒有高低之分, 總是真實堅牢不可動搖;
法超越一切拘執分別偏見的觀察。
(2015/05/29)

〈法〉

法並非是某種原因的結果,因為它根本不在因緣法中。
佛法的本質即是法性,因為它深入一切事物的本質。
法依隨於真如,因為任何他物都不能依隨於它。
(2015/06/05)

〈慾望與煩惱〉

想活得快樂,就該減少對外來事物的依賴與貪求。 人的真正強大,來自於內心強大。
人到無求品自高,要做到無求,首先必須保有一顆穩定平靜的心,不易受外界打擾,能夠正確地思考和行動。
(2015/06/26)

〈法〉

法總是寂靜的,因為它斷滅了各種形相; 法超脫各種形相,因為它並沒有與之構成因緣關係的對象;
法否定名言,因為超出語言表達的限度; 法否定言說,因為超出了思想考慮的限度。
(2015/07/03)

〈法〉

法否定眾生的惑見,因為法理清淨,脫離了眾生的情緣塵垢。 法否認存在自身主宰,因為它脫離了執著於「我」的思想塵垢。 法否定壽命,因為它脫離了生死輪迴。 法否認在六道中輪迴而始終不變的主體,因為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之間相隔相斷而沒有連續性。
(2015/07/10)

〈法〉

大乘佛教的思惟論辯,都是相對的。 有覺知才有迷惑,有生死才有涅槃。 去除自己的覺知所引來的塵垢, 就是證道,就是解脫, 沒有再獲得什麼。
(2015/07/24)

〈菩薩成就八法〉

維摩詰居士說,菩薩有八種方法,饒益成就眾生,在這娑婆世界不被病苦所染而生于淨土。是哪八種呢?
1.饒益眾生而不望報,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,所作功德盡以施之。
2.等心眾生謙下無礙。
3.於諸菩薩視之如佛。
4.所未聞經聞之不疑。
5.不與聲聞而相違背。
6.不嫉彼供不高己利,而於其中調伏其心。
7.常省己過不訟彼短。
8.恒以一心求諸功德。
(2015/07/25大悲懺法會開示)

〈生住異滅〉

因緣和合而成的有為法四相:
1.生--是事物的產生。
2.住--是事物的持續狀態。
3.異--是事物的變異。
4.滅--是事物的凘滅。
(2015/07/31)

〈放下〉

看破-- 因為一切在改變中。
想開-- 因為一切都將會過去。
放下-- 因為沒有一樣帶得走。
(2015/08/14)

〈法〉

法居於世界的真實本質之中,因為法的本質是不因有、無偏見而動搖;
法是堅實不搖擺的,因為它不依附於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六塵;
法是無所謂去來的,因為它永遠變動而不靜止。
(2015/09/04)

〈處世之道〉

為人處世有門道--
識人不必探盡,探盡則多怨;
知人不必言盡,言盡則無友;
責人不必苛盡,苛盡則眾遠;
敬人不必卑盡,卑盡則少骨;
讓人不必退盡,退盡則路艱;
凡事不可做盡,勢必緣份早盡。
(2015/09/11)

  • 1
  •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