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共修筆記〈法句經〉



◎法句經又譯為曇鉢經、為佛教重要典籍;是佛陀所說偈頌的合集,也是傳播廣泛,相當知名的佛教經典。根據傳統說法,這些是佛陀在不同場合中所說的偈頌,其內容涉及有關佛教戒律和修行的清淨生活,為教導佛法戒、定、慧的言說,後來再經由佛教僧侶編定而成。
◎歡迎各位菩薩大德於每週五晚上7:30-9:15,參加本寺大悲共修會,遠法師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〈法句經〉,建立正確的佛教觀。
仁光寺大悲共修會敬邀,連絡電話:03-5223301

〈法句經〉1:

◎不貪
戒為甘露道,放逸為死徑,不貪則不死,失道為自喪。
慧智守道勝,終不為放逸,不貪致歡喜,從是得道樂。
常當惟念道,自強守正行,健者得度世,吉祥無有上。
◎持戒是守住做人的根本道德,它也是通往甘露法門的道路,但是如果放逸而不收斂,則會讓我們走向滅亡。我們的心若平靜而不起波瀾,而且不貪婪妄想,就不會遭到橫逆而夭亡,若是背離了大道,生命則漸漸地自取滅亡。
◎要運用你的智慧,守住你的修學之道,努力地前進,超越自我,終身都不放逸。如此不貪婪,虛心努力地求道,便能讓你的心感到歡喜,並得到真理大道的法樂。
◎因此,要經常以佛法來充實自己的心念,豐富你的人生道業,自強不息、身心安頓地守住正道,便能做一個自度度人的行者,就算你這一生不順遂,也能度脫此生的苦痛,甚或協助他人度脫苦痛,這是再吉祥不過的事情了。


〈法句經〉2:

防意如城
有身不久,皆當歸土,形壞神去,寄住何貪?
心豫造處,往來無端,念多邪僻,自為招患。
是意自造,非父母為,可勉向正,為福勿回。
藏六如龜,防意如城,慧與魔戰,勝則無患。
◎在一期的生命中,人的身體沒辦法常久,最後總會歸於黃土;我們的意識會隨著形體的衰亡而離去,人只是暫時地寄住在這個身體裡而已,有什麼值得貪戀的呢?
◎我們心中所創造出來的種種虛幻現象,不知從何而開始,也不知何時會結束,來來去去無法捉摸,且我們的意念充滿了偏激邪僻之事,在其中不停打轉,如果不懂得清淨自持,必定會招來自身的禍患。
◎這些是意念自己產生的,不是我們的父母教給我們的,芸芸眾生應該努力朝向正途去修行,累積福德資糧,不要輕易回頭。
◎我們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應該跟靈龜一樣伏藏起來,像高高的城牆一樣將意念防守起來,不要讓它無端飛馳;就像理性智慧與邪魔交戰,獲勝了才沒有災禍。
修行人要謹慎地守護自己的內心,千萬不要與邪魔外道相應。

〈法句經〉3:

◎奉法
好經道者,不競於利,有利無利,無欲不惑。
常愍好學,正心以行,權懷寶慧,是謂為道。
所謂智者,不必辯言,無恐無懼,守善為智。
奉持法者,不以多言,雖素少聞,身依法行,守道不忘,可謂奉法。
◎佛陀教導我們要重視品德、奉持佛法。在修學的過程中,喜愛修道的人,不會喜歡與人奪利,也不會在乎有利或無利,去除了欲望,煩惱就會一點一點地減輕。
要常常用心地學習佛法,端正心念從事修行,懷抱著佛教出世、入世的最高智慧,才是真正的修行佛道。
所謂的智者,都不用辯才來顯示自己的能耐,是內心安定柔和而沒有害怕恐懼的事,並堅持生命的善業,慢慢地成就智慧。
善守佛法的人,也不必多與人說,就算不是多聞的人,只要將身心放在佛道上,堅持道業依法而行,生生世世永遠不忘,是可謂奉持佛法的人。



〈法句經〉4:

◎若人壽百歲,邪偽無有智,不如有一日,一心學正智。
◎如果有人長命百歲,一生度過這麼多的時光,但卻渾噩過日,不懂事實真相,沒有智慧。像這樣的生命,還不如有一天,一心一意地學習佛法正智。這樣所帶給你的,遠勝於浪擲光陰。









〈法句經〉5:

◎知世壞喻,幻法忽有;斷魔華敷,不覩生死。
身見如沫,幻法自然;斷魔華敷,不覩生死。
身病則痿,若華零落;死命來至,如水湍聚。
◎世間的一切,終究要衰敗毀壞而成空,萬物就像幻象一樣短暫;如果能夠斷除這勾引你的魔障與考驗,即可體會世間的無常,避免生死輪迴的苦痛。
如果能洞見自己的身體有如泡沫一樣生成與破滅,世間的一切無常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;如果能夠常常思維,斷除這勾引你的魔障與考驗,即可體會世間的無常,避免生死輪迴的苦痛。
就像我們生病的時候,面容憔悴,心情萎靡不振,身體就像缺水的花一樣枯萎凋謝;當死神來臨的時候,就如山洪爆發一樣,隨即而至、猝不及防。
知道無常之速至,應精勤用功,把握生命時光,做正確之事。

〈法句經〉6:

◎意識
意微難見,隨欲而行,慧常自護,能守即安。
心無住息,亦不知法,迷於世事,無有正智。
佛說心法,雖微非真,當覺逸意,莫隨放心。
◎我們的意識很細微,很難去窺見與掌握,常隨著我們的欲望,不斷地纏繞、遊走,有智慧的人能守住自己的意念,守護自心,遵守戒律與道德,而安住身心。
我們的心無法安定,也不懂得專住於呼吸,更不懂得佛法的道理,每天沉迷於世間的俗務,不斷地縱情世欲,沒有正確的知見與智慧。
佛陀說,內心意識雖然很細微,但卻不是真實的,心念是如此幻化無常,要常常觀照自己,看自心是否放逸,不要讓你的心隨著世俗欲望而流轉,要安守心念切莫讓心流放。

〈法句經〉7:

◎安命
夫欲安命,息心自省;不知計數,衣服飲食。
夫欲安命,息心自省;取得知足,守行一法。
夫欲安命,息心自省;如鼠藏穴,潛隱習教。
◎每個人都想要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,那就止息你的心念,觀照自己、內省自己的心,不要計較衣著的美醜,飲食的好壞,也不要太計較人我關係與物資享受。如果太過於計較這些外在的東西,心便無法安定,就遠離佛法了。
如果想要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,你要止息你的念頭,觀照自省,學習知足,堅守你的善行與道業。知足的人,心才能安定、快樂,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貫徹佛陀的教導,如理思維、法隨法行。
如果想要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,你要止息你的念頭,不斷地觀照自省,就像老鼠藏在洞穴中一樣,隱藏你的生命,讓身心謙卑平靜、安住於法,好好修行。

〈法句經〉8:

◎不寐夜長,疲倦道長,愚生死苦,莫知正法。
◎失眠的人都覺得夜好長;疲倦的人就覺得道路很漫長;愚昧的人會害怕生死,覺得生死漫長而痛苦。這都是不知道正法的原因呀,如果知道正法,便覺得人生苦短,也會越珍惜生命,好好充實自己。










〈法句經〉9:

◎意微難見,隨欲而行,慧常自護,能守即安。
◎我們的意識很細微,很難去窺見與掌握,常隨著我們的欲望,不斷地纏繞、遊走,有智慧的人能守住自己的意念,守護自心,遵守戒律與道德,而安住身心。











〈法句經〉10:

◎吉祥
常欲離貪欲、愚癡嗔恚意,能習成道見,是為最吉祥。
若以棄非務,能勤修道用,常事於可事,是為最吉祥。
一切為天下,建立大慈意,修仁安眾生,是為最吉祥。
◎要常常想到必須遠離貪欲、愚癡、嗔恚三毒,甚至遠離那些念頭,並常常修習佛法而成道見,是最為吉祥的事情。
◎如果能拋棄一些沒有意義的事務,將身心安住在道上,精勤修道及行道,並常親近善知識,是最為吉祥的事情。
◎這一切都為了天下眾生,而建立起宏大的慈悲願,修心、修養仁慈,愛護眾生,安定教化眾生,是最為吉祥的事情。
做吉祥之事,身心輕安,必獲吉祥之果報,日夜吉祥。








〈法句經〉11:

◎七財
信財戒財,慚愧亦財;聞財施財,慧為七財。
生有此財,不問男女,終己不貧,賢者識真。
◎信是財寶,也是資糧,可以讓我們在修學的道路上不斷前進,不會有阻礙。 ◎戒是財寶,能夠持戒(或過道德的生活)就像我們嚴守著財富不讓它流失一樣,能保有富足的狀態而不貧窮。 ◎慚與愧也都是財寶,慚是內心的反省檢討,發現自己的錯誤與缺失;愧是改過,遠離惡念惡行,兩者可以讓你持盈保泰,身心富足。
◎多聞也是財寶,讓我們聽聞更多佛法,理解世間及出世間的道理,有機會走向真理的道路。
◎布施也是財富,布施財富、布施經驗智慧、布施身命,表面上看起來是付出,實際上付出愈多,收穫也更多,財布施得富貴,法布施得智慧,無畏布施得長壽,這一些都是你的資源。
◎智慧更是取用不盡的財富,以上七種心行都是讓你富足的方法,也是屬於你自己,不會被他人所竊取的財富。我們生下來就擁有這樣的寶貴資源,不論男女、不論出身貴賤,每個眾生都有呀,而且不會消失。只是我們都不相信自己有這樣的德能,唯有賢者才能通達這真相。

〈法句經〉12:

◎身病則痿,若華零落;死命來至,如水湍聚。
◎就像我們生病的時候,面容憔悴,心情萎靡不振,身體就像缺水的花一樣枯萎凋謝;當死神來臨的時候,就如山洪爆發一樣,隨即而至、猝不及防。
知道無常之速至,應精勤用功,把握生命時光,做正確之事。














  • 1
  •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