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共修筆記〈法句經〉



◎法句經又譯為曇鉢經、為佛教重要典籍;是佛陀所說偈頌的合集,也是傳播廣泛,相當知名的佛教經典。根據傳統說法,這些是佛陀在不同場合中所說的偈頌,其內容涉及有關佛教戒律和修行的清淨生活,為教導佛法戒、定、慧的言說,後來再經由佛教僧侶編定而成。
◎歡迎各位菩薩大德於每週五晚上7:30-9:15,參加本寺大悲共修會,遠法師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〈法句經〉,建立正確的佛教觀。
仁光寺大悲共修會敬邀,連絡電話:03-5223301

〈法句經〉13:

多聞
斫創無過憂,射箭無過愚,是壯莫能拔,唯從多聞除。
斫創無過憂,射箭無過愚,是壯莫能拔,唯從多聞除。
◎佛說對人產生最重傷害,有如被斧頭砍傷一樣重創的,並非外來中傷,而是來自心中的憂鬱。這無形的憂愁隨時隨地傷害著你,無法自拔也不得解除,不斷地消蝕你的靈魂,痛苦不堪。
而能像利箭一樣傷害人們的,也非外來的傷害,而是自心的愚癡,讓人們沉溺其中不自知也無法改變。
這兩種無形的傷害有時自己都無法察覺,莫名其妙陷入一種憂傷的氣氛中,或對某些事物癡迷而不可自拔;這對生命而言並沒有什麼益處,非但無法成長,反而是一種消沉墜落,這樣的傷害就算是大力士也無法拔除,只有廣學多聞,才能除去憂傷與愚癡。







〈法句經〉14:

◎愚癡
不寐夜長,疲倦道長,愚生死苦,莫知正法。
癡意常冥,逝如流川,在一行疆,獨而無偶。
愚人著數,憂戚久長,與愚居苦,於我由怨。
有子有財,愚惟汲汲,我且非我,何有子財。
◎失眠的人都覺得夜好長;疲倦的人就覺得道路很漫長;愚昧的人會害怕生死,覺得生死漫長而痛苦,這都是不知道正法的原因呀,如果知道正法,便覺得人生苦短,也會越珍惜生命,好好充實自己。
◎愚癡的心就好像處於幽冥黑暗中一樣,生命就如流水一樣,不斷地流逝。修行者就如同在漫漫長路中獨自行走,一點也不受到他人影響。
◎愚癡的人看重他的生命,放不下世間的一切;煩惱也就隨著生命,漫長無涯、苦苦惱惱。與這樣憂苦的人共處,必定受感染而抱怨不已。
◎既有了孩子,又有了財富,愚闇的人卻每天憂心忡忡地煩惱這一切,色身的我都非真正的我,何況孩子與財產呢?
本段的法句,主要在講愚癡,愚癡的人只會在苦惱中度日,不懂得法的真義,執著在色身的一切,憂憂惱惱,甚至影響其他人。修學者應當謹慎求慧,知法見法,當一個覺醒的人。

〈法句經〉15:

◎人人得善利,乃來至歸佛,是故當晝夜,常念佛法眾。
已知自覺意,是為佛弟子,常當晝夜念,佛與法及僧。
身念念非常,念戒布施德,空不願無相,晝夜當念是。
◎我們眾生能夠獲得這一點的善報與利益,都應該歸功於佛陀的教導,因此,內心應該常常感念佛法僧三寶,讓我們得以修學佛法,獲得平安喜樂的人生。
要知道人生的煩惱苦惑,覺知這一切的根源,也要幫住他人去覺知這世界的苦因,這都歸功於佛陀的教誨,因此,做為一個佛弟子,應該常常感念佛法僧三寶的恩德。
要知道你的肉身只是暫時的假有,不是永恆不滅的,要知道人生無常,要念布施的功德、念一切如空、念一切無所求、念生命的實相是沒有具體而不變的狀態,做為一個佛弟子,應該常常這樣思維。







〈法句經〉16:

◎不如見道跡
雖多積珍寶,崇高至於天,如是滿世間,不如見道跡。
不善像如善,愛如似無愛,以苦為樂像,狂夫為所致。
◎即便你的珍寶堆積如山,即便你的身份地位崇高如天,如此地尊貴,不如按著佛陀的教法行事,來得自在。
世間有很多惡知識,看起來好像大善人一樣;而真正愛你的人,常常苦口婆心地勸戒,看起來一點也不愛你。世人看不清楚真相,總是以苦為樂,這實在是一個自以為是、沒有智慧的莽夫呀。








〈法句經〉17:

◎何喜何笑?念常熾然;深蔽幽冥,如不求定。
見身形範,倚以為安;多想致病,豈知不真。
老則色衰,病無光澤;皮緩肌縮,死命近促。
身死神徒,如御棄車;肉消骨散,身何可怙。
◎人生有什麼值得真正歡喜的呢?我們的歡笑都是短暫而無法捉摸的,我們的妄念常常生起,有如火一般的熾烈,讓我們的生命落入深谷幽冥之中,不如好好地讓身心安定下來呀。
看到自己的身形健壯的樣子,自認為可以安全放心的渡日,不會衰老;以為自己年輕體壯,所以妄念特別多,最後導致身心病痛,哪知道這色身是空無虛假的呢?
人到老的時候,容貌都衰頹了,生病的時候面容憔悴、暗澹無光,連皮膚也鬆弛下垂、肌肉萎縮,死神日漸逼近,生命危在旦夕。
當身體衰亡,神識就會離開,有如開車的人放棄了車子,我們的骨頭與肌肉都消融蝕毀、分崩離散,這身體有什麼好依靠的呢?
這身體是如此無常,更應該珍惜光陰,安定身心、精進求道。

〈法句經〉18:

◎積聚皆銷散,崇高必墮落,合會要當離,有生無不死。
◎物質世界的一切,不論你再怎樣努力,總會銷散敗亡,總會離開;你的身份名位再高,終會下沉墮落;有情生命相聚,縱使情感再深厚,終將別離;生命再長,仍將死亡。
一位修行者,縱然萬眾仰賴,德行高遠,最後終將捨壽。
人的生命際遇各有不同,生活各有不同,但人生皆如此,有起有落,不應將短暫的消退,視為末日悲劇。而是應該掌握自己的生命、充實自己,做自己的主人,把生活過好。
過好每一刻,顛沛流離如是,富貴榮華亦如是。








〈法句經〉19:

◎眾生相剋,以喪其命。隨行所墮,自受殃福。
眾人、眾生,相互爭執攻擊,從而喪失性命,就像俄烏戰爭一樣,讓百姓們無辜死亡、流離失所。我們的心行,會隨著行為,影響生命或上升或下墮。人身是處於上升與下墮的樞紐,一切端看我們如何修為,並承擔自己造作的後果。



〈法句經〉20:

◎常者皆盡,高者亦墮。合會有離,生者有死。
生命、一切法都是暫時的。權位再高,終有下墮的時候;情分再深,也終有分離之日,生命總會面臨死亡,沒有例外。
這樣的道理雖然大家都懂,卻少有人能活得踏實,我們要常常去思維它,體會無常的真理,久而久之你的心胸與視角就會不同。



〈法句經〉21:

◎無常品者,寤欲昏亂,榮命難保,惟道是真。
--「無常品」是在說明:一個真正透徹開悟並可以力行的人,會明白慾望會讓我們昏亂,榮華富貴和生命都是難以保持,只有體解生命的大道(佛道),才是真實的。
--「無常」告訴我們:世間的事情都是因緣和合而成,生命中一定會面對太多難以預測、無奈的事情,一切的貧富貴賤都只是暫時的,生命的苦痛也是暫時的,不論如何,只要是往正確方向前進的,修學、利益人群的事就努力去做。也因為無常法則,生命才有無限的可能,當你明白這個道理,才更能明白修學的可貴。

〈法句經〉22:

◎嗜欲自恣,非法是增,不見聞變,壽命無常。
我們如果放縱貪欲,不依正道而行,那麼錯誤的行為也就越來越嚴重。因為身在貪欲之中,會看不清、感受不到一切都在變化,體會不到世間事、壽命都是無常的道理。





〈法句經〉23:

◎履行仁慈,博愛濟眾,有十一譽,福常隨身。
◎臥安覺安,不見惡夢,天護仁愛,不毒不兵。
◎水火不喪,所在得利,死昇梵天,是為十一。
無論如何,要常履行仁慈之心,愛護眾生。若能如此做,將有十一種功德,成為一個有福報的人。
常行慈心的人,睡眠安穩,不做惡夢。醒著的時候,心也是安定的,天人會擁戴、世間人也都喜歡親近。不會受到毒害,也不會遇到戰爭。不會喪生於水、火之災,心想事成,一生平順,死後能生天。這就是仁慈的十一種功德。

  • 1
  •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