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共修筆記〈唯識概論〉



◎生命原來是有無限的可能,只是被你局限了,你的生命不應該只被框在小小的地方,你的生命、你的善心要盡可能地無限發揮出來,透過你修學所累積的福德、功德,才能與天地同壽,才能與日月爭輝。 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,修學這件事情,就不會被你窄化,你也就不會執著在某處。只要你願意,都可以不斷地熏習,改變你的生命。 當你進到了仁光寺,希望你的人生從此是不一樣的,透過熏習法的力量去展現,《唯識學》能開拓你的思維,要去理解它,並且把它活入你的生命裡,這樣讀《唯識學》才會豐富,才會很有趣!
◎歡迎各位菩薩大德於每週五晚上7:30-9:15,參加本寺大悲共修會,遠法師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唯識學,重新思考人生...
仁光寺大悲共修會敬邀,連絡電話:03-5223301

〈唯識概論〉115:

◎末那識的功能是能夠執著我、能夠思量 。這個 "思量"是指"緊拉著第八阿賴耶識",因為第七識有「我執 」" 我癡、我見、我慢、我愛 "的思量 , 所以, 隨時準備好了,發號施令、採取行動攻擊 。
如同有的人,身上像是長滿刺的刺蝟一樣, 隨時準備好要攻擊別人 。因此,我們的修學,是要把身上的刺一點地拔除掉,讓自己變得柔和 、歡喜。







〈唯識概論〉116:

「阿賴耶識」:所執之我體(所思量)。我的第七識執著於第八識對內的了別,包含"根身、器界、種子"。
「我執」裡面就有一個所執,被我所執的,就是我的"根身",我希望我美美的。外在宇宙的一切,就是"器界",以及"種子"就是我們的習氣(積習),嚴重的有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惡見,有些人常常會惡口、會很貪心,這些都是積習。
這些"種子"為什麼會起現行呢?是因為當外在一切因緣俱足的時候,第七意識會去執著它、強求它;人生的喜怒哀樂、悲歡離合,生命的生老病死,就此開展出來。你對於你的生命,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,這樣,你就會知道如何去對治你的來生、對治你老了以後的下一步,面對你死亡時的下一步該怎麼處理。所以,你要很清楚自己所有的狀況,要去分解自己,然後找到自己,那你的修學就值得了。

〈唯識概論〉117:

◎「我執」:在阿賴耶識和末那識的交集。 當末那識執著於阿賴耶識的"我相"時,有情眾生昏迷於「我執」中。例如:我的孩子、我的家庭,一定要有我自己的。而這個最初就是你的第七末那識緊拉著你的第八阿賴耶識,有情眾生執著有一個「我執」、「我相」,延伸出來執著於我自身,開展到生命中的一切。例如:你的老婆會執著於你,甚至於你的一切都要符合她,否則她就不會快樂。有的先生、老闆、老師,也都想要掌控一切,所以才說是"有情眾生昏迷於其中"。






〈唯識概論〉118:

◎學習佛法的教理,是要開啟我們的智慧,心性要與佛法相通。如果你連自己的心性都顧不到,就算你能背多少經、讀多少書、做多少功課,都還是離修行太遠了。 現在有很多的共修課,都是在念經或是講經。能持續念經的,已是不容易,尤其現在的人不願意來,也不見得坐得下來;而講經、聽經的人,也不一定能做到真正的落實修學。 你可以思考,你唸了、聽了《金剛經》很多次,你真的就能放下嗎?




〈唯識概論〉119:

◎何謂煩惱?煩者煩悶、煩攪;惱者惱亂、惱熱。
《大智度論》卷七曰:「煩惱者,能令心煩,能作惱故,名為煩惱。
」 煩惱的原因,在〈普賢行願品〉中說「由貪瞋痴發(起)身語意,作諸惡業無量無邊。」
由此可見此諸煩惱的惡德。你的煩惱是不是都跟貪瞋痴有關?跟作諸惡業有關呢?
故學佛以斷煩惱為要務,唯欲斷煩惱,須先認識煩惱、了解煩惱。如果你連修行最基本的概念都不了解,只想要得到佛菩薩的加持;而你每天都在煩惱粗重中念佛,這樣是不可能到極樂世界的。所以你應該去思維,讓你修學的層次提高,必須要先認識煩惱、了解煩惱。

〈唯識概論〉120:

◎凡夫眾生都是處在「染有我 」的狀態當中 。你的煩惱會染污你,你的第七識會緊緊的抓住第八識 ,影響你的生生世世 。你會在煩惱中不停的打轉 ,關鍵的因素是末那識有一個 「染有我 」;它具足了 "我癡、我見、我慢、我愛 "這四個看似清楚的元件, 但你真的認識它們 嗎? 你應該要更細微的看著它,並且去認識、了解它,你才會知道修學這個法門的重要性。






〈唯識概論〉121:

◎"我癡、我見、我慢、我愛 "都帶有貪著、貪愛。 痴者無明 ,即是對入世間、出世間真實之理不可明了。 不但是出世法,你對人間的很多事情也不明了 ,這就是「痴」。 《識論》曰:「云何為痴?於諸理事,迷闇為性 (本質是昏闇不清楚的),能障無痴 (能障礙你的智慧),一切雜染所依為業。」 一個痴心很重的人 ,生活上一定是雜亂的。

〈唯識概論〉122:

◎痴之異名,即是無明,是迷昧,是不覺 ,是無所其明,是無知 -一團迷闇的意思。由於我的迷昧不覺,所以當我愛不到了就會自殺;我對於自己生命的無名火,也不知道原因。 你不要一直看著自己的感受,試著進這個門,換一個空間 、換一種思惟的方式,好好的修學,重新想一想"我為什麼會無明?",這樣對你的人生是有幫助的。

〈唯識概論〉123:

◎對於一切法,我們先不談出世間法 ,你連世間法都是迷糊的,這就是「無明」。有時候「無明」一 轉身,就會變成「 智慧 」。 「無明」本身並不恐怖 ,而是看你要怎麼去面對它。 當你犯了錯,做了無明、無知的事情時,要趕快地警醒,重新思考該如何扭轉生命?只要活著就會有機會的。 對你來說,時間的概念是不是「無明」?你對自己的生命過去、未來是不是「無明」?你對三寶是不是「無明」?師父告訴你:要好好修行 ,路過寺院時進來上個香,你不一定會想來,而卻情願在那裡起煩惱、原地打轉,是不是「無明」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