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共修筆記〈唯識概論〉



◎生命原來是有無限的可能,只是被你局限了,你的生命不應該只被框在小小的地方,你的生命、你的善心要盡可能地無限發揮出來,透過你修學所累積的福德、功德,才能與天地同壽,才能與日月爭輝。 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,修學這件事情,就不會被你窄化,你也就不會執著在某處。只要你願意,都可以不斷地熏習,改變你的生命。 當你進到了仁光寺,希望你的人生從此是不一樣的,透過熏習法的力量去展現,《唯識學》能開拓你的思維,要去理解它,並且把它活入你的生命裡,這樣讀《唯識學》才會豐富,才會很有趣!
◎歡迎各位菩薩大德於每週五晚上7:30-9:15,參加本寺大悲共修會,遠法師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唯識學,重新思考人生...
仁光寺大悲共修會敬邀,連絡電話:03-5223301

〈唯識概論〉-43:

《唯識學》是注重思考的。未來你會學到很多繁瑣的名相,它帶有很重的哲學色彩,但其實它真正具有的是濃郁的宗教色彩,只是我們現在的人忽略了這一點;忽略的原因是我們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。」我們沒有真正的在本性上面下功夫。
日後我們開始學《唯識》的時候,你要把一切繁瑣的名相,從你的內心裡面展現出來,它一定離不開我們的身心。如果離開我們的身心,就沒有辦法被我們認識,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。
所以被你認識的,一定都是在你的心裡面。《唯識》它是有趣的、有效率的,是能對治你自己最好的心理醫師、也是一盞明燈。




〈唯識概論〉-44:

◎《唯識學》講心念,《慈悲觀》跟《唯識學》組合起來是非常好的~慈悲心念,要給人溫暖、給人家希望,它可以訓練你心的力量。
有一天,當你離開人間之後,透過你所修的《慈悲觀》會讓你遠離恐慌,身心會柔軟;這時,你再回向才會有意義。如果我們只是在念經,結果我們的心情都不美好,你相信持誦這個經文,會有力道嗎?
◎你可以透過修學的過程中,把心行修的越來越柔軟~回去跟你的孩子說"我很愛你、好好加油"會很難嗎?跟你旁邊的人說"我很謝謝你、有你真好"會很難嗎?真的很難。這就是眾生的習氣,但經過修學之後,你就不會覺得很難了;當你的心柔軟,生命就會有力量。
修學是不能騙人的,宗教是引導我們從迷惑的世界,走向正知、正見、開朗的世界裡,讓我們的心靈更清明才對。修學就是要透過理性世界來培育你感性世界,「感性、悟性、理性」要兼具,這樣就不會走偏了。

〈唯識概論〉-45:

◎《唯識學》在我們生命裡,都應該被體驗的。當別人不了解你,這是理所當然的,就連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,而我們彼此唯一可以對話、有交集的就是「空性」的這個法。 空性建立了你我之間的橋樑,它就像我們看到的那份光明,喚起了慈悲、柔軟和希望,慢慢地向著光明上升,看到了大千世界,一直上升到任何一個淨土時,剎那間你的身、心「如其在上,如其在下;如其在內,如其在外。」那時,你就真的證得了。









〈唯識概論〉-46:

◎進了佛門,應該充滿了希望與能量,當你聽了法,內心明白了而去改變,你讓別人看到希望的時候,所有相應的人,自然而然會靠過來。
我們的共同點,是在我們的佛性裡面的空性,彼此一點一點的增長,最重要的是:我們所發覺的這一刻,是我們看不到卻存在的~盡虛空遍法界。
所以,十方佛、十方法、十方僧,一定是出自於內心去禮請的,絕對不是唱唱而已。當文化變成壓力的時候,你就應該要重新去思考,一定是要出自於你的心。

〈唯識概論〉-47:

◎「萬法唯識」:唯識之教即用顯體遮無外境。宇宙萬有一切諸法,都只是心識變現的假相。而唯識的教法,只是為了體顯這個本不可說的法,沒有一個外境是實體的。
我們從早忙到晚都在瞎忙,一直以為有一個實體的東西,它不只是外在被你看到還包含你內心的起起伏伏,既然它不是實體的,都是因緣的法則,它也就沒有獨立存在的本質。
所以,你要常常去觀察,如果你現在正在悲傷,那你只要知道,我現在正在悲傷就好,你不需要把自己的一生,都陷入在悲傷的情境裡面,那就沒完沒了 。

〈唯識概論〉-48:

◎「我們每天都在虛妄分別中,把一切法都當作是真實的。自己所感受到的、覺知到的外在一切事情、現象,都離不開我們的精神作用。
就因為自己認為有這個實體,所以,從生到死的階段,會認為都是相同的「我」的這個人。
事實上,從頭到尾根本就不是你,剛剛的你跟現在的你,根本就不一樣。我們這一生,不斷地浪費時間,在不一樣的事情上面,做著相同的事情、發相同的脾氣,就因為被我們自己的因緣給框住了。

〈唯識概論〉-49:

◎你應該重新去想想,自己生命存在的法則是什麼?存在的目的到底是什麼?
要去發掘你自己最大的潛能才好。當你讀了《唯識學》會發現,從宇宙萬象你所看到一切法,最後一定回歸到你的心、離不開你的心。
從你的心識開始,一直往內看,首先要尋求的是平靜,修學就是要平息你的心。所以,你應該要去看自己,要能夠分別出來,也就是「在於能覺知的,不在於被覺知的」這個課題。

〈唯識概論〉-50:

◎唯識教法的先驅,透過禪定、心性、修學,告所我們:被我們認為是真實的一切法,其實都不是真實的,如同你在夢境裡一般。
對我們來說,我們在這一期的生命裡,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還有很多的苦惱、無限的艱辛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問題。 所有苦痛的原因,都是源自於內心的渴愛、執著與無明,因為我們對《唯識》全然無知、對生命全然無知。

〈唯識概論〉-51:

◎你應該重新去想想,自己生命存在的法則是什麼?存在的目的到底是什麼?
要去發掘你自己最大的潛能才好。當你讀了《唯識學》會發現,從宇宙萬象你所看到一切法,最後一定回歸到你的心、離不開你的心。從你的心識開始,一直往內看,首先要尋求的是平靜,修學就是要平息你的心。
所以,你應該要去看自己,要能夠分別出來,也就是「在於能覺知的,不在於被覺知的」這個課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