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共修筆記〈學佛三要〉



◎學佛三要─信願‧慈悲‧智慧 印順法師 依人間善法而進修菩薩行,依一切大乘經論,特拈出三字為中心。 ‧信──願‧精進 ‧智──定‧方便 ‧悲──施‧戒‧忍 信為修學佛法的第一要著,沒有信,一切佛法的功德不生。
◎歡迎各位菩薩大德於每週五晚上7:30-9:15,參加本寺大悲共修會,遠法師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〈學佛三要〉,建立正確的佛教觀。
仁光寺大悲共修會敬邀,連絡電話:03-5223301

〈學佛三要〉46:

◎我們發心學佛,不論在家出家,都要從菩薩心行去修學,學菩薩才能成佛。菩薩行的真實功德,是所說的三大心要(信願、慈悲、智慧)。我們應反省自問:我修習了沒有?

〈學佛三要〉47:

◎初學的從不同方便而來,是由於眾生的根性不同。大概地說:貪行人從慈悲門入,瞋行人從智慧門入,癡行人從信願門入。

〈學佛三要〉48:

◎「有信無智,增長愚癡,有智無信,增長邪見」。如但憑信仰而不求甚解,不修智慧,對於所信的三寶,所學的法門,莫名其妙,這不能得學佛的真實利益。

〈學佛三要〉49:

◎等到深入佛法的究竟奧室,(智慧、慈悲、信願)三者是無二無別的一味圓滿,無所偏,也無所缺少。這或者名為大菩提,或者名為大涅槃,即是究竟成佛。

〈學佛三要〉50:

◎真發菩提心,真修菩薩行,對於大乘要道的信願、慈悲、智慧,即使是有些偏重,也必然是具足的。
真能表達佛教的真諦,成為人間的無上法門,唯有大乘菩薩行──信願、慈悲、智慧的總和,從相輔相成而到達圓修圓證。

〈學佛三要〉51:

◎凡夫初學菩薩行,首先要發菩提心。發菩提心,才是進入菩薩的學程,這是重於信願的。



〈學佛三要〉52:

◎菩薩行,以利他為主,修集一切福德智慧,絕不是但為自己,這是重於慈悲的。等到福德資糧具足,悲慧平等,這才能智證平等法性,那是重在般若(無生法忍)了。

〈學佛三要〉53:

◎菩薩著重於度脫眾生,莊嚴國土;著重於不離智慧的慈悲大行。到圓滿時,究竟證得無上菩提──無上智智,也可說是智的證得。

〈學佛三要〉54:

◎念佛,是念佛功德(智德,斷德,恩德),念佛相好,念佛實相,念佛的清淨世界。擴而充之,如禮佛,讚佛,供養佛,於佛前懺悔,隨喜佛的功德,勸請佛說法及住世,這都是廣義的念佛法門。

〈學佛三要〉55:

◎念智慧的修學(真般若是現證),有聞、思、修三慧,這又開為十正法行:書寫,(經典的)供養,流傳,聽受,轉讀,教他,習誦,解說,思擇,修習。

〈學佛三要〉56:

◎念所以真心學佛,學修菩薩行的,要從念佛中策發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的大願精進。從喫素放生中,長養慈悲,去做種種有益人世的福利事業。從誦經中,進一步的研求義理,引發智慧。

〈學佛三要〉57:

◎我們想學佛,想依佛法而得真實利益,就不能不修習信心,充實信心。如不能於三寶生清淨信,就與佛法無分,漂流於佛門以外。

〈學佛三要〉58:

◎龍樹比喻說:如入寶山而沒有手,就一無所得;見佛聞法而沒有信心,到頭來也是一無所得。這可見佛法的無邊功德,都從信心的根源中來,所以說:「信為道源功德母」。

〈學佛三要〉59:

◎經論所說的菩提心,般若道中有三階:初是願菩提心,其次是行菩提心,後是證(智)菩提心。前二者,也名世俗菩提心;後一也名勝義菩提心。

〈學佛三要〉60:

◎若能隨順眾生,即能隨順供養諸佛。若於眾生尊重承事,則為尊重承事如來。若令眾生歡喜者,則另一切如來歡喜。何以故?諸佛如來以大悲而為體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