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共修筆記〈維摩詰經講記〉

佛道品第八 -8

【何等為如來種?】文殊師利菩薩正規講述佛教的思惟:
◎ 菩薩行就是在建立人間淨土。「如來種」就如同在阿賴耶識種下佛的種子一樣。有一天因緣俱足的時候,你就成佛了。相同的,當我們進了仁光寺的門,種下了修學佛法的種子。有一天你可能離開了,有一天你又忽然想起而走進了這個門~都是因為被師父種下了這個種子。 ◎ 某天師父對著雙寶講說《八大人覺經》,牠們雖然聽不懂,卻已經種下了種子,總有一天牠們會懂。若佛弟子,常常去體悟「覺生死苦,捨離五欲,修心聖道。」的道理,就是種下如來的種子,總有一天也會成熟的。
◎ 無論我們平常所做的關懷、義診、香積布施、包粽子…等等,都是在行菩薩道,都要讓人家感受到仁光寺的溫暖、能夠進入人心的陪伴。








佛道品第八 -9

【以要言之,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,皆是佛種。】
◎ 色身即是如來種: 人身是上升天、下地獄的樞紐。有色身才能夠聽聞佛法、布施行善、廣修供養、修福修慧。 師父提醒我們:共修會要往前坐。我們因為有色身,才有機會莊嚴道場,才能請轉法輪、請佛住世,才能成就如來種性。暇滿人身難得,所以要好好珍惜自己的身體、要把自己照顧好。
◎ 無明愛欲即是如來種: 我們為什麼一下子就起煩惱?就是無明。所以當我了解無明,就不要讓我的煩惱這麼重,要努力把它去除。
◎ 貪瞋癡「三毒」即是如來種: 「諸苦盡從貪欲起,不知貪欲起於何。」如果你能反觀自心,看到自己的問題,破除它才能成立如來種。
◎ 執常樂我淨「四顛倒」即是如來種: 世間一切法本來就是無常的,世人以為是永恆的。以無常為常、以苦為樂、以無我為我、以不淨為淨,實在是顛倒。要看到自己執常、樂、我、淨這些顛倒相,去推翻它,才能修學成就佛道。





佛道品第八 -10

◎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惑「五蓋」即是如來種: 如來種性被貪欲、瞋恚、睡眠、掉悔、疑惑等蓋住了我們的心性~要訓練自己,必須打開它。 平常我們很容易發脾氣~起瞋恚心;執五欲之境~起貪欲心;心昏身重不能夠精進~重睡眠;心性不安定,常常忽東忽西的~掉舉;追憶憂惱不能往前看~追悔;猶豫不能決斷~起疑心。一天到晚情緒起起伏伏,是不可能成就的。
※ 師父的提醒:
◎ 修行是要落實在生命之中,要不斷的「修正自己」,要讓自己的生命趨近完善,這是很重要的。
◎ 修學佛法很重要的一點,就是「檢視自己」。 在生活中看到別人的問題時,轉一個念,反過來先檢視自己:我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問題?然後告訴自己「我不可以這樣子」,要了解「一切煩惱,皆是佛種」。如此,這些煩惱也都可以成就你的道業。
◎ 慢慢地去品味~現在折磨你的人、讓你傷心的人,或許就是可以成就你道業的人、可以展現出不一樣的你。
◎ 如果你念佛念了老半天,還是一堆的煩惱,習氣不知不覺的展現出來,看什麼都不歡喜,那念佛就沒有意義了。所以,師父告訴你「不要讓你的五蓋陪伴你,把你人生的五蓋打開來,讓它變成佛種。」

佛道品第八 -11

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。不入煩惱大海,則不能得一切智寶。 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,不斷三寶; 聲聞終身聞佛法力無畏等,永不能發無上道意。
發現自我,是我們一生的工作。 當我們可以坦然面對自我的時候, 其實也就可以坦然的面對世界。
【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。不入煩惱大海,則不能得一切智寶。】
◎ 每個人這一生都有要解決的功課,要能夠面對自己,知道自己的問題,把問題化為如來種。而在度化眾生的過程當中,要感謝眾生給我們機會,讓我們看到人生有苦、讓我們更謙卑,藉由服務他人來檢視自己的發心夠不夠。
◎ 當你遇到了挫折,碰到了討厭的人,只要轉換一個角度來看~是他給你機會一起成長;如果他很圓滿,就不需要你了。佛法能夠住世人間、藏於人心,就是要我們去身體力行、去陪伴眾生,將他們一個個拉起來。
◎ 人身是上升、下降的樞紐,危機也就是轉機,想辦法把煩惱轉成一切智寶、轉成菩提。煩惱是否能成就你的道業,要看你如何去思惟它!
◎ 如果菩薩不能在生死當中,就不能度化眾生,那麼對菩薩來說,就沒有意義了。如果這個世界一切都很美好,就不需要宗教的存在了;只有在充滿煩惱的眾生中,佛法才有落腳處。而我們的職責,就是陪伴眾生進入佛門,導引眾生、安息他的心。

佛道品第八 -12

【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,不斷三寶;聲聞終身聞佛法力無畏等,永不能發無上道意。】>
◎ 當你的人生不順心、有苦走不出來的時候,要懂得跳出來,並且把這個經驗用來幫助更多的人,這就是菩薩建立人間淨土。菩薩就是把過去生生世世所有的經驗展現出來,幫助眾生一起往上。所以,當我們在寺院做義工時,要認真的去度化更多的人。
◎ 對於生命所有的挑戰,不要抱怨,要歡喜地接受。人生雖然是苦的,但佛法讓我們有一個方向、讓我們感受到滋潤、讓我有機會把生命供養給大家、跟眾生結緣~如果用這樣的思惟,煩惱就沒什麼了。我們要感恩這一生有機會可以進入佛門、可以聽聞佛法。
【結示─菩薩行建立人間淨土】>
◎ 各位初發心的菩薩們:如來種都在我們周邊。在五濁惡世中,不要討厭、不要害怕、不要畏懼、不要逃避,更應該要珍惜五趣雜居的娑婆世界。不要害怕畏懼所有人生的挑戰,也不要討厭任何一個人,否則生生世世修學一定會有侷限。
◎ 修學是要去認識自己、超越自己,要給予眾生溫暖、給予眾生希望。透過修學佛法,明白自己的問題及苦難,並能解決它,進而幫助別人減少苦痛~利益別人也是在利益自己。




佛道品第八 -13

◎ 學習佛法,不僅僅是眼前利益眾生的種種事業,更重要的是要弘揚正法,讓佛法能夠不斷的流佈下去。如何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,而不是在忙修瞎練,必須讓正法來幫助你,讓你安心,真正解決問題。
◎ 煩惱即是菩提,煩惱來了不要逃避它、要正視它。一切從無明所起的大煩惱、小煩惱,當你能轉換過來警醒時,就會幫助你成長,成佛的種子就會愈來愈成熟。
◎ 發心建立人間淨土的菩薩,順逆皆精進、毀譽不動心,都要勇敢的去面對一切,都是要幫助我們上求佛道、下化眾生。這一生我們有幸進入佛門,就要在法上面下功夫,而且適時善巧的將修學的經驗傳播出去,這就是「反復」、就是報佛恩。
◎ 各位要學習報恩,因為有佛、有法,才讓我們有機會能夠聽聞佛法、改變人生,所以不要有太多的負面情緒,應該要把在寺院所學,帶回家裡度化家人、親友,這才叫報佛恩。
◎ 居士身也可以變成佛子,不要輕忽了自己~要好好的發大悲心,從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當下做起。透過修學,體驗到佛法的美好,讓我們的心能感應道交,感受眾生的苦,感受菩薩的聖德,建立人間正信的佛教,才能成為真正的佛子。






佛道品第八 -14

發現自我,是我們一生的工作。 當我們可以坦然面對自我的時候, 其實也就可以坦然的面對世界。
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。不入煩惱大海,則不能得一切智寶。 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,不斷三寶; 聲聞終身聞佛法力無畏等,永不能發無上道意。
【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。不入煩惱大海,則不能得一切智寶。】
>
◎ 每個人這一生都有要解決的功課,要能夠面對自己,知道自己的問題,把問題化為如來種。而在度化眾生的過程當中,要感謝眾生給我們機會,讓我們看到人生有苦、讓我們更謙卑,藉由服務他人來檢視自己的發心夠不夠。
◎ 當你遇到了挫折,碰到了討厭的人,只要轉換一個角度來看~是他給你機會一起成長;如果他很圓滿,就不需要你了。佛法能夠住世人間、藏於人心,就是要我們去身體力行、去陪伴眾生,將他們一個個拉起來。
◎ 人身是上升、下降的樞紐,危機也就是轉機,想辦法把煩惱轉成一切智寶、轉成菩提。煩惱是否能成就你的道業,要看你如何去思惟它!
◎ 如果菩薩不能在生死當中,就不能度化眾生,那麼對菩薩來說,就沒有意義了。如果這個世界一切都很美好,就不需要宗教的存在了;只有在充滿煩惱的眾生中,佛法才有落腳處。而我們的職責,就是陪伴眾生進入佛門,導引眾生、安息他的心。

佛道品第八 -15

【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,不斷三寶;聲聞終身聞佛法力無畏等,永不能發無上道意。】
◎ 當你的人生不順心、有苦走不出來的時候,要懂得跳出來,並且把這個經驗用來幫助更多的人,這就是菩薩建立人間淨土。菩薩就是把過去生生世世所有的經驗展現出來,幫助眾生一起往上。所以,當我們在寺院做義工時,要認真的去度化更多的人。
◎ 對於生命所有的挑戰,不要抱怨,要歡喜地接受。人生雖然是苦的,但佛法讓我們有一個方向、讓我們感受到滋潤、讓我有機會把生命供養給大家、跟眾生結緣~如果用這樣的思惟,煩惱就沒什麼了。我們要感恩這一生有機會可以進入佛門、可以聽聞佛法。
【結示─菩薩行建立人間淨土】
◎ 各位初發心的菩薩們:如來種都在我們周邊。在五濁惡世中,不要討厭、不要害怕、不要畏懼、不要逃避,更應該要珍惜五趣雜居的娑婆世界。不要害怕畏懼所有人生的挑戰,也不要討厭任何一個人,否則生生世世修學一定會有侷限。
◎ 修學是要去認識自己、超越自己,要給予眾生溫暖、給予眾生希望。透過修學佛法,明白自己的問題及苦難,並能解決它,進而幫助別人減少苦痛~利益別人也是在利益自己。

佛道品第八 -16

◎ 學習佛法,不僅僅是眼前利益眾生的種種事業,更重要的是要弘揚正法,讓佛法能夠不斷的流佈下去。如何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,而不是在忙修瞎練,必須讓正法來幫助你,讓你安心,真正解決問題。
◎ 煩惱即是菩提,煩惱來了不要逃避它、要正視它。一切從無明所起的大煩惱、小煩惱,當你能轉換過來警醒時,就會幫助你成長,成佛的種子就會愈來愈成熟。
◎ 發心建立人間淨土的菩薩,順逆皆精進、毀譽不動心,都要勇敢的去面對一切,都是要幫助我們上求佛道、下化眾生。這一生我們有幸進入佛門,就要在法上面下功夫,而且適時善巧的將修學的經驗傳播出去,這就是「反復」、就是報佛恩。
◎ 各位要學習報恩,因為有佛、有法,才讓我們有機會能夠聽聞佛法、改變人生,所以不要有太多的負面情緒,應該要把在寺院所學,帶回家裡度化家人、親友,這才叫報佛恩。
◎ 居士身也可以變成佛子,不要輕忽了自己~要好好的發大悲心,從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當下做起。透過修學,體驗到佛法的美好,讓我們的心能感應道交,感受眾生的苦,感受菩薩的聖德,建立人間正信的佛教,才能成為真正的佛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