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薩在初阿僧祇劫中,修學菩薩正行,積聚無邊的福德智慧資糧,如大庫藏一樣,廣大福智資糧以四事來統攝,四事是:
1.若有菩薩值遇諸佛。
2.能聞六度波羅蜜及其義解。(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)
3.以無礙心視說法者。
4.樂遠離行,心無懈怠。
結語:此四大藏等於聲聞的四預流支。(親近善友、多聞正法、如理思惟、法隨法行)
菩薩在成佛之前,須累積聚集無量無邊的福德、智慧資糧,這個福智資糧有如很大的倉庫一樣,不斷地累積。但這些資糧,是在無盡的歲月中修學而來,必由下列四事來統攝:
1.若有菩薩值遇諸佛:菩薩在發心修學後,生生世世都可見到諸佛,聽聞佛法,供養三寶,生生世世都在佛國世界中,不怕生到邊地,也不用怕會退轉。所以我們發心修學菩薩道,來生一定會投生到有佛法的國度,不會退轉。反過來說,我們今生有緣可以聽聞佛法,供養三寶,應該好好珍惜法緣,努力修學,累積福智資糧。
2.能聞六度波羅蜜及其義解:六度波羅蜜統攝萬行,也是菩薩修學的綱領,我們發心修學菩薩道,必然依此綱領而行,生生世世都不會離開六度,所以一定能聽聞六度的教法,而且深知其意,依此綱領,徹底發揮佛法的精神。所以我們今生能認識六度,也要了解六度的意義,按照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等六度來行動與修學,這是菩薩行所不會離開的,並依此而累積福智資糧。
3.以無礙心視說法者:對善知識所說的法,要隨順,不要用自己的角度去詮釋,不要用你自己的角度去看人,看事,看物,當你用有色的眼光看待世界,世界就有了你所想的顏色。要遇到大善知識是很不容易的,當你遇到了要努力學習,以無礙之心來看待善知識,隨順因緣,才能累積福德智慧資糧。
4.樂遠離行,心無懈怠:菩薩樂於親近如來,聞法信受,在聽聞法的過程中,不斷地思惟,遠離煩惱,不會在煩惱中打轉糾纏,心能保持自在、喜悅,趨向於寂靜,不會於世俗中流轉。同時對於學法、行法,心無懈怠,不斷地成就福德智慧資糧,而不流於世俗的生活之中。
因此,在菩薩修學無量劫的過程中,一定以1.見佛、2.聞法、3.思惟法、思惟生命、4.修行等四項來統攝福智資糧,好像四大倉庫一樣,這也是聲聞乘的四預流支:
1.親近善友,即親近能夠提升生命的良師益友。
2.多聞正法,即多聽聞正法。
3.如理思惟,即依正法而思惟,思惟法、思惟>生命。
4.法隨法行,即依法而行,且不離法。
以上也是我們檢視自己福智資糧的四大要項,如果發現自己沒有,或者不足夠,就要自己多加努力了。
(2012/04/20)